一、關于國產化的相關術語
1、什么叫國產化
國產化是指在產品或服務中采用國內自主研發的技術和標準,以替代過去依賴的進口產品和技術的過程。?對于硬件要求就是很純粹,每個部分CPU、內存、存儲、生產制造、整機設計……都“清清白白”,不摻雜任何“洋磚洋瓦”;軟件也是同樣的要求,安全OS,核心代碼……統統都需要是國產的。
2、什么是自主可控
依靠自身研發設計,全面掌握產品核心技術,實現信息系統從硬件到軟件的自主研發、生產、升級維護的全程可控,即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各類軟件等全部國產化。
3、國產替代
自主可控,意味著從IT底層基礎軟件到上層應用軟件的全產業鏈的國產替代。實行國產替代對于達到自主可控是完全必要的,即自主可控滿足國產要求。
4、綜合各方政策可知,關于“國產”的標準,有以下關鍵詞
關鍵詞一 國內企業生產制造這是“國產”概念最基礎的內涵,這一范疇包括國內注冊國內生產企業、國內注冊企業國外生產部分、國內外資企業、國內合資企業以及與國內注冊企業合作研究的外企的生產制造,在具體政策上,“國產”概念會不會有特別調整需視情況而定。
關鍵詞二 自主知識產權包括基本原理的獨創,儀器硬、軟件應用,應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在一些原理技術上具有領先優勢,大部分零部件在國內獨立加工制造。
關鍵詞三 核心部件儀器設備的核心部件能夠在國內實現完全自主的生產制造,軟件設計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也可稱為“國產”。
關鍵詞四 非國外采購組裝/貼牌 “國產”是利用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不是“拿來主義”,不是采購國外生產的各種核心部件進行組裝的“換殼貼牌”式的生產。
5、國產化率計算方式
國產化率=[單位產品散件(CKD)總價-進口部分散件(CKD)價]/單位產品散件(CKD)總價×100%(不含組裝,涂裝,調試)
二、國產化檢測報告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國產化檢測報告通常用于評估產品中使用的電子元器件或核查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程度。
1. 前文
報告編號:每個檢測報告都會有一個唯一的編號,用于標識和追溯。
送檢產品信息:包括產品名稱、型號、生產廠家等基本信息。
送檢日期:記錄送檢樣品的時間。
檢測機構信息:包括檢測機構的名稱、資質等。
2. 項目概述
送檢背景:簡要說明送檢的目的和背景,例如滿足國產化替代的要求。
樣品描述:詳細描述送檢樣品的規格、型號、用途等。
技術資料:提供產品相關的技術資料,包括電子元器件清單、設計圖紙等,用于對比實際硬件與技術資料中的信息是否一致。
3. 分析判定原則及方法
國產化定義:明確國產化的定義,例如是否包括國內生產、國內研發、國內品牌等。
判定方法:說明如何判定元器件的國產化程度,例如通過產地、品牌、技術來源等。
檢測標準:引用相關的行業標準或規范,例如RB/T 223-2023《國產化檢測儀器設備驗證評價指南》。
4. 電子元器件信息規范性分析
清單審核:核對送檢樣品的電子元器件清單,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信息規范性:檢查元器件的名稱、規格、型號、生產廠家等信息是否符合規范。
5. 電子元器件選用分析
國產化率計算:根據判定原則,計算產品中電子元器件的國產化率。
分析結果:詳細列出每個元器件的國產化情況,包括國產化程度、非國產化原因等。
問題與建議: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例如更換國產元器件的建議。
6. 結論
總體評價:對產品的國產化程度給出總體評價,例如是否達到國產化率要求。
認證意見:如果適用,提供是否通過國產化認證的意見。
7.補充相關附件
原始電子元器件清單:提供送檢樣品的原始電子元器件清單,供參考。
檢測數據和記錄:附上檢測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和記錄,以供驗證。
其他支持性文件:如檢測機構的資質證明、檢測設備的校準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