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3.10 是中國國家標準中關于電子電器產品振動環境可靠性測試的重要標準,全稱為《環境試驗 第 2 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Fc:振動(正弦)》。該標準規定了電子電器產品在正弦振動條件下的測試方法,用于評估產品及其零部件在運輸或實際使用環境中承受振動應力時的結構完整性和疲勞壽命,適用于可能受到振動影響的各類電子電器設備(如航空航天設備、汽車電子、家用電子等)。
模擬振動環境:驗證產品在正弦振動(如發動機振動、運輸振動等)條件下的結構可靠性。
評估疲勞壽命:通過振動應力加速產品的疲勞失效過程,預測其在實際使用中的壽命。
發現潛在缺陷:檢測產品結構薄弱環節(如焊點松動、螺絲脫落、PCB 板開裂等)。
振動試驗臺:需具備精確控制頻率、振幅、加速度的能力,頻率范圍通常為 1Hz~2000Hz(可根據產品調整)。
夾具設計:確保樣品牢固固定在振動臺上,避免夾具自身振動干擾測試結果。
監測系統:使用加速度傳感器、應變片等設備實時監測振動參數和樣品響應。
標準中規定了兩種主要的振動測試方法:
定頻試驗:
掃頻試驗(更常見):
頻率范圍:通常為 10Hz~200Hz(低頻段模擬運輸振動,高頻段模擬機械振動)。
掃頻速率:一般為 1 倍頻程 / 分鐘(如從 10Hz 升至 20Hz 需 1 分鐘)。
加速度幅值:根據產品類型選擇,如 0.5g~2g(參考 GB/T 2423.10 中的表 1)。
方向與循環次數:通常在 X、Y、Z 三個方向各進行 10 個循環掃頻。
通過振動測試預測產品疲勞壽命的核心步驟:
應力分析:
疲勞壽命計算:
Miner 累積損傷理論:將不同應力水平下的循環次數與材料的疲勞極限進行比較,計算累積損傷度。
S-N 曲線法:根據材料的應力 - 壽命曲線(S-N 曲線),結合振動應力幅值和循環次數,估算疲勞壽命。
公式示例:損傷度=∑i=1nNini
其中,ni為應力水平Si下的循環次數,Ni為對應應力水平下材料的疲勞壽命循環次數。當累積損傷度達到 1 時,認為產品將發生疲勞失效。
加速因子計算:
外觀檢查:觀察產品是否出現裂紋、變形、松動、焊點脫落等現象。
功能測試:測試產品的電氣性能、機械性能是否正常。
壽命預測:根據疲勞壽命計算結果,結合加速因子,推算產品在實際使用環境中的預期壽命。
航空航天設備(需承受發動機振動和氣流振動);
汽車電子(如 ECU、傳感器);
便攜式電子設備(如手機、筆記本電腦);
工業控制設備(如 PLC、變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