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碳弧燈老化試驗是一種通過模擬自然陽光輻射及相關氣候條件(如溫度、濕度、淋雨等),評估材料在戶外環境中耐老化性能的加速老化試驗方法。它主要通過陽光碳弧燈提供輻射源,模擬材料長期暴露在戶外所遭受的光、熱、水等綜合老化作用,進而快速判斷材料的老化趨勢(如外觀劣化、性能下降等),廣泛應用于塑料、涂料、橡膠、紡織品、皮革等材料的質量檢測與研發。
一、試驗原理
陽光碳弧燈老化試驗的核心是 **“人工模擬自然老化環境”**:
陽光碳弧燈(一種以碳電極放電產生光輻射的光源)通過電弧放電產生連續光譜,其光譜涵蓋紫外線(UV)、可見光(VIS)及部分紅外線(IR),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擬太陽光譜的輻射特性;同時,試驗箱內可控制溫度(如黑板溫度、箱內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并通過淋雨裝置模擬自然降雨,從而構建 “光 - 熱 - 濕 - 水” 協同作用的老化環境。
材料在該環境中會因光氧化、熱降解、水解等化學反應,以及物理應力(如熱脹冷縮),逐漸出現老化現象(如變色、開裂、粉化、強度下降等)—— 通過加速試驗(通常數天至數月),可推測材料在實際戶外環境中的長期耐老化性能。
二、關鍵試驗要素
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 “模擬真實性” 密切相關,需嚴格控制以下關鍵要素:
1. 光源:陽光碳弧燈的類型
陽光碳弧燈是試驗的核心,根據結構差異分為封閉式碳弧燈和開放式碳弧燈,兩者光譜特性不同,適用場景也有區別:
2. 核心試驗參數
參數需根據材料實際使用環境(如熱帶、溫帶、干旱或多雨地區)設定,常見關鍵參數包括:
3. 試驗標準
不同行業 / 地區有明確的標準規范試驗流程,確保結果的可比性,常見標準包括:
標準體系 | 代表性標準號 | 核心內容 |
---|---|---|
ASTM(美國) | ASTM G152-13(2022) | 封閉式陽光碳弧燈老化試驗方法 |
ISO(國際) | ISO 4892-3:2013 | 塑料老化試驗 — 第 3 部分:碳弧燈法 |
GB(中國) | GB/T 16422.2-2014 | 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 — 第 2 部分:碳弧燈 |
JIS(日本) | JIS K 7350-2:2008 | 塑料暴露試驗 — 碳弧燈法 |
注:標準中會明確光源類型、參數范圍(如輻照度、溫度)、樣品安裝方式、試驗周期等,需根據材料類型(如塑料、涂料)選擇對應標準。
三、試驗流程(以塑料樣品為例)
1. 樣品準備
2. 試驗操作
3. 老化后評價
試驗結束(或達到預定周期,如 500h、1000h)后,對樣品進行性能測試,與初始狀態對比,常用評價指標包括:
四、優缺點及適用場景
優點
缺點
適用場景
目前因光譜匹配性問題,陽光碳弧燈老化試驗已逐漸被氙燈老化試驗(光譜更接近自然光)取代,但在部分特定場景仍有應用:
五、與其他老化試驗的區別
常見的人工加速老化試驗還包括 “氙燈老化試驗”“熒光紫外燈老化試驗”,三者的核心區別在于 “光源光譜”,直接影響模擬真實性:
綜上,陽光碳弧燈老化試驗是一種經典的人工加速老化方法,雖因光譜局限性逐漸被替代,但了解其原理、參數及流程,對理解材料老化測試的 “模擬邏輯”(通過控制關鍵環境因素加速老化)仍有重要意義。實際應用中,需優先根據材料使用場景和標準要求,選擇與自然老化相關性更高的試驗方法(如氙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