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弧燈老化試驗的參數主要根據國際標準(如 ISO 4892-4、ASTM G152、SAE J2020 等)和行業需求設定,以下為關鍵參數分類及具體說明:
1. 光源參數
光源類型:開放式碳棒電弧燈(碳棒直徑通常為 6.5–8.0 mm)。
光譜范圍:
封閉式碳弧燈:280–400 nm(紫外為主)。
開放式碳弧燈:300–700 nm(紫外、可見光)。
輻照強度:
340 nm 波長下控制為 0.35–1.5 W/m2(需定期用輻射計校準)。
部分標準要求 0.55–0.89 W/m2(如 ISO 4892-4)。
2. 溫濕度控制
溫度:
黑板溫度(BPT):典型范圍 40–70°C,常見設置為 63±3°C(光照階段)、40–50°C(噴淋階段)。
冷凝階段溫度:通常為 50°C(濕度 95% RH)。
濕度:
相對濕度(RH):可調范圍 50–95% RH。
冷凝階段濕度需維持 ≥90% RH(模擬濕熱環境)。
3. 水暴露系統
噴淋模式:
噴淋頻率:18 次/小時(每次 1–2 分鐘),模擬雨水侵蝕。
噴淋水:去離子水(避免雜質污染樣品)。
冷凝模式:
通過水蒸氣在樣品表面冷凝形成濕度環境(常見于汽車內飾測試)。
4. 試驗循環程序
典型循環程序(以 ISO 4892-4 為例):
階段 | 條件 | 時間 |
---|---|---|
光照 + 高溫 | 開燈,BPT=63°C,RH=50% | 120 分鐘 |
光照 + 噴淋 | 開燈,BPT≈45°C,噴淋 1–2 分鐘 | 18 分鐘 |
光照 + 冷凝 | 開燈,BPT=50°C,RH=95% | 60–120 分鐘 |
總循環時間 | 198–298 分鐘(根據冷凝時間調整) |
5. 樣品準備參數
樣品尺寸:通常為 75×150 mm 或設備夾具適配尺寸(如 65×55 mm)。
樣品數量:每組至少 3 個平行樣。
預處理:
在標準環境(23±2°C, 50±5% RH)調節至少 4 小時。
清潔表面(如無水乙醇擦拭),避免污染或應力干擾。
6. 性能評估參數
顏色變化:
ΔE 值(色差):ΔE>5 為顯著褪色(參考 ISO 105-B02 或 ASTM D2244)。
ΔL、Δa、Δb(明度與色相變化)。
力學性能:
拉伸強度保留率:合格基準 ≥80%(ASTM D638)。
沖擊強度:參考 ISO 179/ISO 180。
表面形貌:
目視評級(粉化、裂紋、起泡)或 SEM 觀察。
粉化等級(ISO 104 標準)。
分子結構分析:
FTIR:檢測羰基指數(CI),評估氧化程度。
GPC:分子量變化分析。
7. 設備參數(示例)
光源連續工作時間:48 小時(部分設備支持更長時間)。
放電電壓與電流:
電壓:135V±10V。
電流:16A±2A。
樣品架:可旋轉或固定,確保均勻照射。
測試容量:最多 108 片樣品(視設備型號而定)。
8. 標準對比(關鍵參數差異)
標準 | 光源類型 | 輻照強度(340 nm) | 溫度(BPT) | 濕度(RH) | 典型應用場景 |
---|---|---|---|---|---|
ISO 4892-4 | 碳弧燈 | 0.55–0.89 W/m2 | 63±3°C | 50–95% | 塑料、涂料 |
ASTM G152 | 碳弧燈 | 0.35–1.5 W/m2 | 63±3°C | 90–95% | 非金屬材料 |
SAE J2020 | 開放式碳弧燈 | 高光強 | 63±3°C | 90–95% | 汽車零部件(≥1000h) |
JIS D0205 | 封閉式碳弧燈 | 低光強 | 60–85°C | 50–95% | 日本汽車部件 |
注意事項
參數校準:每 48 小時檢測輻照強度,更換碳棒時記錄光譜穩定性。
標準選擇:根據行業需求選擇標準(如汽車領域優先 SAE J2020,紡織品用 JIS L0842)。
替代技術:高精度需求建議使用氙燈(如 ISO 4892-2),碳弧燈逐步被替代但仍在特定領域(如日本汽車)適用。
如果需要更具體的參數或標準細節,可以進一步提供應用場景或行業需求!